|
鶯歌石登山步道

鶯歌石登山步道:完整路線攻略、地圖解析與交通停車指南

探索新北鶯歌秘境!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全長約2.5公里,沿途可見奇特鶯歌石景觀與百年榕樹。提供詳細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標示觀景台與休息點位置。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便利,可搭乘臺鐵至鶯歌站步行15分鐘抵達。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建議使用文化路停車場或周邊路邊停車格。豐富的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可見五色鳥與松鼠穿梭林間,是適合親子同樂的郊山健行路線。

身為一個在北部山徑混跡多年的登山咖,總喜歡挖掘那些交通便利卻又能讓人暫時逃離塵囂的淺山步道。如果你問我有沒有推薦兼具歷史傳說、自然生態與運動量的好去處?鶯歌石登山步道絕對是我口袋名單的前幾名!這條步道,不僅承載著原住民與漢人拓墾的古老傳說,更是一條生態豐富、視野絕佳的健行路線。今天,就讓我帶你們深度探索這條迷人的山徑,從怎麼去、怎麼走、到看什麼,一次報你知!

1. 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:掌握全貌,安心探索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

面對陌生的山徑,一張可靠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絕對是安心啟程的關鍵。它不是冷冰冰的線條,而是引領我們安全探索的寶藏圖。

1.1. 官網與入口處索取

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網站永遠是我的第一站,上面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資訊最新也最權威,出發前我都習慣先下載或截圖存檔。實際抵達步道入口時,也別錯過現場設置的導覽圖解說牌!這些實體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通常標示了主要路線、里程、海拔高度變化、甚至周邊景點與緊急聯絡資訊,出發前花個兩分鐘仔細研究絕對值得,能讓你對接下來的旅程更有概念。記得手機拍個照備用,以防萬一。

1.2. 實用電子地圖APP輔助

在這個數位時代,電子地圖APP是強力助手。我個人最常用「健行筆記」APP,裡面收錄了許多山友實際走過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軌跡檔(GPX),可以離線下載使用;Google Maps雖然方便,但在山區小徑的準確性有時會飄移,建議搭配使用。「登山客」APP也很不錯,能即時定位並顯示你在地圖上的位置,對於方向感不是特別好(像我偶爾也會啦!)的朋友來說,真的能減少不少迷途的焦慮感。不過還是那句老話,手機電力有限,行動電源和傳統紙本地圖的備份觀念不能少。

1.3. 地形與路線判讀重點

拿到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,我會特別關注幾個關鍵點:首先是海拔高度變化,這條步道雖然不長,但靠近鶯歌石主景點的那段坡度較陡,了解高度差才能掌握體力分配。再來是路線分支點,主線通往鶯歌石展望點,另外也有叉路可以接往碧龍宮、孫龍步道或光明山稜線步道,想去哪些點得先規劃好。最後是重要地標,像入口意象、觀景平台、傳說中的鶯歌石本身,還有休息點位置,這些標示能讓你清楚掌握自己走到哪裡了。我認真建議,出發前把這幾個點在鶯歌石登山步道地圖上圈起來,會更有安全感。

2. 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:體驗傳說與展望的精華
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

規劃清晰的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能讓旅程更順暢。這條步道雖不算極長,但融合了挑戰、傳說與美景,掌握路線精髓很重要。

2.1. 經典路線規劃(建議逆時針環狀)

走了幾次,我最推薦也最多山友採取的走法,是「逆時針小環狀路線」。這條經典的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通常這樣安排:

  1. 從宏德宮(孫臏廟)後方登山口啟登:這裡是主入口,路線明確。
  2. 陡上階梯直攻鶯歌石岩壁區:這段是整條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,連續陡峭的石階和木棧道,考驗著你的心肺和腿力,但也是最快抵達傳說巨岩的路徑。沿途林相茂密,即使夏天也不會太曬。
  3. 近距離接觸鶯歌石與觀景平台:抵達鶯歌石後,一定要走上岩壁旁的步道,近距離感受這塊巨岩的氣勢,旁邊還有觀景平台可以眺望大漢溪谷和三峽、桃園地區的景色,天氣好時甚至可見台北101,非常值得停留。
  4. 續行山腰步道:離開鶯歌石後,路線轉為平緩好走的山腰土徑與石階。
  5. 經過第二觀景台(三峽方向):這裡有另一個觀景點,視野開闊。
  6. 一路下行接回碧龍宮(龜公廟):從這裡可以遠眺鶯歌市區。
  7. 沿馬路走回宏德宮完成環狀:這段產業道路約10-15分鐘路程,有點無趣但路線完整。這樣一圈下來,不僅精華盡收,運動量也恰到好處,是初次探訪者的最佳選擇。

2.2. 路線難度與耗時分析

坦白說,這條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整體難度屬「初級偏中」。最大的挑戰集中在從宏德宮後方開始連續陡上的那段,階梯多且坡度大,需要一定的體力。過了鶯歌石之後的路段就相對平緩好走許多。整個環狀路徑,包含拍照、小休的時間,大約需要 2 到 2.5 小時可以走完。純粹腳程快、不怎麼停留的話,1.5 小時也有機會完成。重點提醒:那陡上段真的會喘,建議調整呼吸,按自己節奏走,別一開始就衝太快,後面鐵腿就不好玩了!

2.3. 重要叉路口指引

這條鶯歌石登山步道路線的叉路口不算多,但標示有時會被樹木遮掩或老舊,幾個關鍵點要注意:

  • 抵達鶯歌石觀景平台後: 面對鶯歌石,你的左手邊(往碧龍宮方向)是我們環狀路線續行的路;右手邊則有一條陡下的階梯(通常有封閉警告),那是早期舊路,現在不建議走。
  • 往碧龍宮途中: 會經過一個涼亭(鶯歌石休息站),這裡視野不錯。從涼亭繼續往前,不久會有叉路,記得選擇往「碧龍宮」或「龜公廟」的指標走,這是環狀路線的正確方向。另一條往「光明山稜線步道」或「孫龍步道」則屬於更長程的路線,初次探訪建議先不要嘗試。
  • 抵達碧龍宮後: 從廟旁的階梯往下走(或從廟前廣場旁找往宏德宮的指標),沿著產業道路(中湖街)走回宏德宮即可完成環狀。這段路車少但無遮蔭,夏天記得撐傘或戴帽子。

3. 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:便捷抵達山腳下
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

規劃好路線,接下來就是怎麼抵達起點了。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算是相當便利的,無論是開車族還是依靠大眾運輸的朋友,都能輕鬆抵達。

3.1. 大眾運輸(公車)指南

依賴大眾運輸絕對可行,也是我推薦的環保選擇。主要的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公車選擇有:

  • F653路公車(假日行駛): 這是最推薦的路線!它從捷運板南線「永寧站」發車(假日半小時一班),會直接經過「宏德宮(孫臏廟)」站,就在登山口正對面。下車後過個馬路就能開始登山,超級方便。記得從捷運永寧站2號出口出來右轉,在公車站牌等車就對了。這絕對是最省力的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方式。
  • 702、851、917、981、F651路公車: 這些路線無法直接抵達宏德宮登山口,但可以搭到「鶯歌國中」站或「尖山埔(老街)」站下車。下車後,你需要沿著中正一路轉入中湖街,再步行約15-20分鐘(大約1.2-1.5公里)才會抵達宏德宮登山口。這段路有點距離,夏天走會比較辛苦,體力要考慮進去。

3.2. 自行開車路線

對於開車一族來說,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也很直接:

  • 主要路線: 無論從台北或桃園方向過來,建議導航設定「宏德宮」或「孫臏廟」(地址: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401巷16號)。
  • 台北方向: 走國道3號下三鶯交流道 → 接復興路 → 右轉中山路(台3線) → 左轉中正一路 → 注意右轉401巷(巷口有宏德宮/孫臏廟牌樓)即可抵達廟前廣場或周邊停車場。
  • 桃園方向: 走台3線經大溪往鶯歌方向 → 進入鶯歌區後沿中正一路直行 → 注意左轉401巷(同樣有宏德宮牌樓)。

3.3. 導航設定與常見迷航點

使用導航時,強烈建議設定「宏德宮」或「孫臏廟」為目的地,這是最精準的點。設定「鶯歌石登山步道」有時會被導到其他入口(例如碧龍宮那端),反而離主要登山口有點距離。容易混淆的點是:從中正一路要轉進401巷時,巷口雖有牌樓,但不算特別明顯,加上中正一路車速快,很容易開過頭錯過。我的經驗是,過了鶯歌國中後就要開始放慢車速,留意右手邊的「宏德宮」牌樓(通常旁邊有檳榔攤或小店家),看到就要準備右轉了。這是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最後一哩路的關鍵點,錯過就得繞回來。

4. 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:解決停車煩惱
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

抵達後,能不能順利停車往往影響了登山的好心情。關於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,我有幾個實戰心得分享。

4.1. 主要登山口(宏德宮)停車場

最理想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地點當然是宏德宮(孫臏廟)前的廣場及其附設停車場。這個廟前廣場空間不算特別大,大約只能停放十幾輛車。重點是:廟方通常開放給登山客免費停車! 這點非常佛心。不過,免費也意味著車位搶手,尤其假日或天氣好的早晨,大概八點半過後就很難有位置了。我習慣早點出發,通常周六早上七點半前抵達,都還有機會停進去。如果廣場停滿了,廟方有時會指引沿著401巷往上開一點點路邊空地停,但數量非常有限。

4.2. 私人收費停車場

當廟前免費停車場滿位時(這在假日非常常見),別擔心,周邊有幾處私人經營的收費停車場,是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的重要備案:

  • 位置: 主要集中在中正一路401巷口附近,面對宏德宮牌樓的左手邊(中正一路路邊)或沿401巷進去右手邊,通常會有私人空地劃設的停車場。
  • 收費: 大多是計次收費,假日通常是 100元/次。有些會掛明確牌子,有些則是地主或附近居民管理,建議停車前先確認好價錢。
  • 優點: 離登山口非常近,步行幾十秒到一分鐘即可。
  • 缺點: 假日車潮多時,這些私人場地也會很快滿位,且停車環境就是簡單的空地,沒有特別規劃。

4.3. 替代停車方案與注意事項

如果運氣不好,連私人收費停車場都滿了,或想省點錢,就得考慮替代的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方案:

  • 碧龍宮(龜公廟)停車場: 這是環狀路線的另一端。碧龍宮擁有更大的停車空間(也是免費),但這裡離主要的宏德宮登山口有一段距離(開車約3-5分鐘,走路約15-20分鐘)。如果你打算從碧龍宮那端上登鶯歌石(路線較平緩但較長),停這裡就很適合。但如果想從經典的陡坡上攻,停這邊就得走一段馬路去宏德宮登山口,比較麻煩。
  • 中正一路、中湖街路邊停車: 中正一路(台3線)是主幹道,路邊停車格非常稀少且車速快,停車、開車門都要格外小心。中湖街(銜接宏德宮與碧龍宮的產業道路)路面較窄,部分路段有畫白線可臨停,但位置也不多,且假日容易被停滿。重要提醒:絕對不要紅線違停! 這條路警車巡邏頻率不低,尤其假日,為了省停車費吃罰單絕對划不來,也阻礙當地居民通行。鶯歌石登山步道停車的基本原則仍是:早到、優先選廟前免費場、其次私人收費場,替代方案多走路。建議假日出發前最好有心理準備,停車可能得花點時間找位置。

5. 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:自然愛好者的觀察樂園

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

別以為靠近市區的山就缺乏生態!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的多樣性,絕對是這條步道吸引我多次造訪的魅力之一。從低海拔森林到岩壁生態,處處是驚喜。

5.1. 豐富的植物林相

這條步道的綠意盎然,是我認為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最迷人的基礎。步道兩旁主要由典型的低海拔次生林構成。特別是在坡度較緩的山腰路段,你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相思樹油桐樹(春天油桐花開時更添浪漫)。樟科植物如紅楠香楠也相當常見,揉搓葉片就能聞到特有香氣。步道沿線也點綴著多樣的蕨類,像是生命力旺盛的筆筒樹、觀音座蓮,以及葉形優美的鳳尾蕨等。更別提步道旁不時可見的野花,如通泉草、紫花酢醬草,為綠色基調增添繽紛色彩。鶯歌石巨岩附近,則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岩生植物生態,像是一些耐旱的苔蘚、地衣緊緊依附岩壁而生,展現強韌生命力。仔細觀察,還能發現一些小巧的多肉植物在岩縫中求生存。這種因地形變化而產生的植被差異,正是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的特色之一。

5.2. 鳥類與昆蟲觀察熱點

如果你是個愛鳥人士或昆蟲觀察者,這裡絕對不會讓你失望。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中的鳥類活動相當活躍。我幾乎每次來訪都能聽到或看到五色鳥發出「郭郭郭」的獨特叫聲在樹林間穿梭。森林底層則常可見到台灣小鶯靈活跳躍的身影。運氣好時,還能瞥見有著美麗藍色羽毛的台灣藍鵲成群飛過樹梢(尤其在靠近山頂視野開闊處),或是聽到樹鵲聒噪的叫聲。鶯歌石附近的開闊視野,也是觀察猛禽的好地方,曾有多次紀錄看到大冠鷲在空中盤旋翱翔。至於昆蟲,那就更豐富了!常見的鳳蝶(如黑鳳蝶、大鳳蝶)、粉蝶在花叢間飛舞。春夏之際,步道旁潮濕處或樹幹上,常可發現不同種類的斯文豪氏攀蜥在曬太陽。靠近溪澗或潮濕陰暗的角落,則是各種蛙類(如拉都希氏赤蛙、小雨蛙)和豐富蜻蜓的家園,展現濕潤環境的生命力。這些鮮活的生命,構成了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動態而迷人的一面。

5.3. 特色物種與生態觀察建議

深入探索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,有幾個特色物種值得特別留意:

  • 大榕樹(雀榕): 步道上會經過幾棵巨大的榕樹(通常是雀榕),它們的氣根盤根錯節,形成壯觀的景象,尤其是靠近碧龍宮路段那一棵,簡直是天然的綠色涼亭。這些大樹是許多鳥類和昆蟲重要的棲息、覓食場所,站在樹下抬頭觀察,常有意想不到的發現。
  • 岩壁特殊生態: 鶯歌石本身巨大的岩壁上,除了前面提到的苔蘚地衣,仔細看有時還能發現一些岩壁蕨類(如伏石蕨)緊緊貼附生長。某些較潮濕的岩縫,甚至能看到小巧的岩生秋海棠開著粉色小花。
  • 觀察建議:
    • 時機: 清晨或雨後是觀察生態最好的時段(動物活動較頻繁),但需注意步道濕滑。
    • 裝備: 帶副輕便的雙筒望遠鏡吧!觀察樹梢的鳥類或遠處動物超好用。相機若有長焦鏡頭更好。
    • 態度: 「安靜」是最好的觀察技巧。放輕腳步、降低音量,你看到生物的機會將大大增加。記得「眼看手勿動」,不干擾、不捕捉、不破壞,才是尊重鶯歌石登山步道生態的態度。
    • 資源: 手機裡裝個「形色」APP(識別植物)、「懂鳥」APP(輔助辨識鳥類聲音和影像),會讓你的生態觀察之旅更有趣、收穫更豐富。

Q&A:解答鶯歌石登山步道常見疑問

Q1:鶯歌石步道要走多久? 這是最多人問的!如果你選擇我推薦的「逆時針小環狀路線」(宏德宮 → 陡上鶯歌石 → 山腰步道 → 碧龍宮 → 走回宏德宮),一般腳程加上適度拍照、小休,大約需要 2 到 2.5 小時。純粹走路不停留、體力不錯的話,1.5 小時可以完成。如果是親子同遊或長輩同行,步伐較慢、休息點停留較久,抓 3 小時也合理。重點提醒:那一段陡上階梯確實需要點體力,別輕忽了!這時間是針對完整的環狀路線喔。如果只單攻鶯歌石就折返(宏德宮 ↔ 鶯歌石),時間會縮短很多,大概 1 – 1.5 小時來回。

Q2:鶯歌石為什麼叫鶯歌石? 鶯歌石的名字,可是充滿了地方傳說色彩!主要有兩種流傳最廣的說法:

  1. 鄭成功傳說: 這是台灣北部常見的傳說模板。相傳明鄭時期,鄭成功率軍行經此地,被一隻盤據在巨石上、會吐出瘴氣攻擊船隻的巨鶯(或稱巨鳶、怪鳥)所阻。鄭成功便下令開砲轟擊,一炮命中巨鶯喉部,巨鶯中彈墜落後化成這塊巨岩,而岩石上有一個穿透的巨洞(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那個大洞),被認為是砲彈穿過喉嚨的痕跡。鶯歌的地名(舊稱鶯歌石庄)也因此而來。
  2. 原住民傳說: 也有源自凱達格蘭族平埔族的說法。傳說中,曾有靈鳥(或巨鷹)棲息於此塊巨岩之上,其鳴叫聲響徹山谷,故稱之為「鶯歌石」。 不論哪個傳說為真,這塊有著奇特孔洞的巨大砂岩,確實是當地最鮮明的地標與精神象徵,也讓鶯歌石登山步道增添了不少尋幽訪古的趣味。

Q3:鶯歌石如何去?(交通重點再整理) 要去拜訪鶯歌石,選擇適合你的鶯歌石登山步道交通方式最重要:

  • 最推薦 – 假日公車F653: 從捷運「永寧站」2號出口旁公車站搭乘,直接坐到「宏德宮(孫臏廟)」站下車,登山口就在廟後方。省時省力首選。
  • 替代公車: 搭702、851、917、981、F651等到「鶯歌國中」或「尖山埔(老街)」站,再步行約15-20分鐘至宏德宮登山口。
  • 自行開車: 導航設定「宏德宮」或「孫臏廟」。廟前有免費停車場(位少早到),或周邊有私人收費停車場(約100元/次)。也可停碧龍宮再走回宏德宮(較遠)。
  • 起登點: 絕大多數山友都從「宏德宮(孫臏廟)後方」的登山口啟登,是最經典、最直接的入口。

關於作者:我是「山行漫記」的創辦人周先生,一位擁有15年登山經驗的專業嚮導。從台灣百岳到國際高山,我的足跡遍佈全球30多座知名山峰。這個部落格專注分享台灣山岳知識,包含路線解析、季節性登山建議、裝備評測與野外求生技巧。特別擅長將複雜的地理資訊轉化為易懂的圖文指南,並結合氣象學與地形學專業,提供安全評估建議。期待透過專業經驗,帶領大家安全探索寶島山林之美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